菜单

View English Page


尊敬的各位校友、各位朋友们,大家晚上好:

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本次分享会。今天我的分享主题是社会责任,我对社会责任的理解较为简单,即,做好自己,点燃他人。我的分享也会围绕这两个话题展开,在做好自己中,我会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,谈谈我对理想的思考;在点燃他人中,我会结合创业经历,谈谈我对影响力的思考。

首先,我想谈谈做好自己。

我叫刘大铭,1994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。因幼年时基因突变,罹患世界性罕见病,成骨不全症。在生命的前十八年,我经历了九次骨折,十一次大型手术,其中两次,与死亡擦肩而过。在我肌肤上所留下的疤痕,让我得以用血肉之躯见证中国医学的进步,在我身体中的数颗螺钉,也使我成为现实生活中的‘’钢铁侠”。

八年前,我经历了两次腿部手术,手术结束后,从脚踝至胸口,我的三分之二个身体被厚重的石膏所包裹,除去头部能够旋转,我像活着的木乃伊般,全身呈“大”字状,在接近四十度的天津市躺了183天。禁锢与病痛下,被人以为身处绝境的我,却头一次有了梦想。在重症监护室,全身插满导管的我,许下了三个在那时被所有人认为是天方夜谭的愿望:1. 寻找一个手术方法,使我能够活的和常人一样长;2. 出版一本能为中国人带来精神力量的好书;3. 有朝一日,能在世界一流的大学接受教育。我还记得,当我兴致冲冲的把这个三个愿望讲给我的主治医师时,他对我说的话,他说:“大铭,这不应该是你的梦想,你的梦想应当是怎么保住命。”

2011年,因地球重力,我的脊椎形变为字母S状,心肺功能受损,胃部被挤成了细条状,每天上课时,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,在被近乎所有全国知名专家判处倒计时的‘死刑’后,我独自一人翻译了自小到大的病例,撰写了求救信,发往世界医院。我在信中的核心观点是:我想活着,并非我惧怕死亡,而是我认为我的存在,能使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。令我兴奋的是,意大利的一位专家回复我了信件,他说:“每个人在面对死亡时,都会表现不同程度的恐惧与眷恋,只有十八岁的你,却会想不同的事,我愿意为了一个勇敢的生命冒险。” 2011.10月,我在米兰接受了长达十小时半的脊椎重建手术,时长、难度均创下了欧盟记录,我也因此重获新生,实现了第一个愿望。

回国后,我不愿留级,在不落下功课的情况下,利用午休和晚上十二点过后的两小时,用八个月的时间,创作完成了17.5万字的个人自传《命运之上》,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出版社,人民出版社建社以来,最年轻的签约作者。 2014.6月,我也因此受到了习近平主席的接见。这本书累计售出5.5万册,为许多人带去了感动与力量,我也得以完成了第二个愿望。

2015.6月,我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专业录取,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,在本科阶段就读于世界五十强大学的学生。然而得到这个结果之前,所有人都以为,我留学梦要落空了。因英国没有符合我情况的签证法,我未婚妻的签证先后被英国内政部拒签四次,在相关部门皆协调无果后,我决定以写信的方式,致信英国女王,英国首相和内政部部长,阐述我想要求学的心愿。这个决定又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,人们觉得,我不可能得到回复。可我想,我的存在,是违背概率学的,我失去了多数人拥有的,但我也曾做到过多数人无法实现的。之后的七个月,我通读了移民法,在律师的协助下完成并递交了申请材料。四个月后,我的未婚妻被特批了三年的签证,内政部回复我:“感谢对英国宪法的完善和补充,愿求学顺利,实现更多梦想。”

实现这三个愿望以后,我在曼大的第一年,却陷 入了巨大的迷茫中。我发现,我想要活着,并非惧怕死亡,想要出书,并非想要出名,想要上大学,也并不是想要炫耀。这意味着,我不知道自己努力奋斗的动机是什么,我也不知道我生命真正想要,想实现的是什么。那时候,我想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是,假如今日即是生命的最后一天,在这一天的黄昏,我想给这一天留下怎样的印象?做怎样的总结?即,该如何写自己的墓志铭?

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,我发现,人的理想,存在目标与目的,战术与战略的关系。战术是,一切会因生命的终结,而消逝的东西,如,财富、权利、爱人;战略是,在生命终结以后,仍然能产生力量,发挥光芒的东西,如,文化、思想、精神。我看到了一则金庸先生在二十五岁时,对自己墓志铭的思考,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我,金庸先生说:“若死后可以埋在这样美的地方,我会这么写自己的墓志铭:‘有一个人,他曾来过这个世界,写过几十本书,为几十亿人所喜爱。’”  这件事最触动我的地方在于,金庸先生真的用一生做了一件事,且把这件事做的很深入、很受欢迎。

终于,在大一下半学期,我确立了我想用一生想要完成了的两件事:1. 创立一家创造积极影响力,能解决社会问题,推动社会进步的企业。2. 创作更多受人喜爱的,有价值的文学作品。我也想清楚了自己的墓志铭该如何写:“整个生命历程中,他都在以不健全的身体,为留下一个更健全的世界,做出努力与斗争。”

在中国,有一种哲学思想叫作“舍得”,它的含义是,想要得到某样东西,就必须舍去等价的东西。这一思想同样适用于理想——在想要实现某件事之前,一定要考虑,自己愿意牺牲多少、投入多少。当你愿意以相等代价去交换时,理想就有可能成真。

第二个部分,我想谈谈点燃他人。

加拿大小说家阿特伍德在她的小说《使女的故事》中写道:“声望不是一场竞赛,而是一种责任”。我想,这同样适用于社会责任中,即,社会责任不是一个关于多少、大小的数量问题,而是一个关系到共情力、同情心与责任的人文问题。从此角度,我认为最好的社会责任,即是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,去努力点燃他人。

我想通过我的两个故事,论证我的观点。第一个故事是,在2012年,我在意大利接受完脊椎重建手术,重获新生并出版我的个人自传《命运之上》后,我最激动、觉得最有意义的时刻,不是写完并出版,也不是宣传并获得稿费,而是我在微博上,陆续收到了十四名读者给我的私信。他们用不同的故事,表达了同一个含义:“因为《命运之上》,我放弃了结束生命的念头,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信心,“想继续尝试,活下去的感觉”。”这对我的震撼与触动,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,我感到我用自身的痛苦与失望,点燃了一个陌生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希望,这让我感到无比幸福,非常满足。

第二个故事,我想结合创业,继续谈谈社会责任中的“点燃”。自1978年我们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,中国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影响力、盈利能力极强的企业,但迄今为止,在世界的舞台上,我们还没有一家能让世界人民感到尊重的中国企业。事实上,在过去四十年中,盈利能力与有价值、有良知、受尊敬一直存在着看不见冲突。

我认为这种冲突与矛盾,可以在中国90后企业家中被改善、甚至被解决,我有充分的信心,看好中国在接下来的二十年中,会诞生一批由90后、00后年轻人创办的,兼具社会责任、商业价值的,真正受世界人民尊敬与认可的企业。

我自己也在今年从曼大毕业后,投身进了在中国创业的浪潮中。我们具体在做的事情是,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,信息端呈现出数量大、质量低、种类杂的特点,相应地,用户在日常获取信息的过程中,同样呈现出接受信息渠道多,优质信息来源少,理解信息意义难的实际困难。

因为此, 由信息过载衍生出的大量虚假、反智、 偏激的无效信息,影响公众对主流价值的判断, 对社会生活的态度,对优质信息的精准抓取。我们的解决方案是,依据促进信息理解、减少信息污染两大核心问题,设计了媒体端与技术端的集成解决方案,媒体端,我们希望以文字与动画的形式,做信息的说明书,让大家多一个视角理解身边事,技术端,我们将人的认知盈余与算法检索进行了结合,希望依据人的兴趣,创造一个高质量的信息聚合平台。

企业与人一样,应有独立、坚定、简洁的价值观,我给企业定下的价值观是:创造积极的影响力。同时我也认为,能够真正创造长期价值的创业,一定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群特定的困难,即,点燃了一部分人真正的渴望与需求,价格追随价值,需求链接困难,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创业。

最后,我想引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的话作为结语:“对爱情的追求,对知识的渴望,及对人类痛苦的深切同情。”我们很难像先哲那样,将此三者落实到极致,但做好自己,点燃他人,却是简单可重复、清晰可操作的事情。我相信,当我们真正能成全自己,且成全他人时,我们就已经尽到了一份了不起的社会责任。

感谢大家,我的分享结束了。